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天天消息!扬皖所长,金融如何出招?

淮宿蚌城际铁路工程有序推进。本报通讯员 万善朝 摄

日前,枞阳县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麒麟镇旺盛玫瑰园进行贷后回访。 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周一尘 摄

大江奔流,潮涌不息。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


(相关资料图)

纵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不可少。近三年,安徽信贷指标特别是信贷增量指标步入全国第一方阵,贷款净增加了2.2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量占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从11%增长到13%,提高了2个百分点。保险金额从48.72万亿元增加至61.79万亿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血脉通畅,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强劲有力。金融如何更好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创新产品服务?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2757个重大项目背后的8000多亿元支持

皖苏交界,芜申运河右岸,鲜红色的32吨级龙门吊下,一卷卷盘螺正被装载上船,等待发往上海方向。

这是宣城市郎溪县定埠港的一次常规作业。“龙门吊向货船上装载的盘螺钢筋,来自郎溪县鸿泰钢铁有限公司。”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绪文告诉记者。

鸿泰钢铁为何选择定埠港?据了解,芜申运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两纵六横”中的重要“一横”,源于安徽省青弋江,经湾沚、当涂、高淳、郎溪、溧阳、宜兴,入太湖,穿太湖经太浦河口,在苏州市吴江区进入上海,全长271公里,可常年通行1000~1500吨级船舶,是沟通长江和太湖水系的跨流域三级双向航道。

作为这条黄金水道上的皖东南“第一港”,定埠港承担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企业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的“中转站”。

“以盘螺为例,一台货车最大盘螺装载量不超过40吨,而走船舶水运,一次便可装载1000吨。对于企业运输来说,通过定埠港,相比陆路运输,物流成本可以节省三分之一以上。”林绪文说,“现在,我们定埠港通过水路运输,每年可以为周边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3500万元。”

2019年6月28日开港以来,定埠港服务县域及周边企业100多家,随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地六县”长三角一体化的高速加快融合,定埠港码头一期工程吞吐量增长速度较快,现有泊位已经无法适应港区货种的多样性。“目前,我们已启动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林绪文说,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了解定埠港二期建设资金需求之后,我们多次与省、市农行就项目情况进行汇报沟通,创新向省行报送项目前期贷1.7亿元,截至目前按照项目工期已投放贷款5300万元。”农业银行郎溪县支行副行长罗田浩介绍。

一批批重大项目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抓手和纽带。然而,重大项目往往具有投资总额大、建设周期久、施工难度高等特点,如何能够获得精准、及时、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安徽银保监局副局长施其武介绍,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逻辑,研究出台全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长三角一体化“1+N”政策体系(“1”是指导意见,“N”是科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省际毗连地区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政策文件),明确59项具体工作任务;同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制定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实施监测评价、定期报告、任务清单、通报调度4项机制,形成“上下一盘棋”工作推进机制。

“我们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着力加大一体化发展‘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行动’资金支持。”施其武说,截至去年底,全省银行业已累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2757个,授信额度8316.8亿元。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开放发展的基础支撑。

G50沪渝高速宣广段、滁宁城际、徐淮阜高速、滁州至合肥至周口高速合肥段、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不断加强对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程的融资支持力度。

去年6月,开发银行总行与安徽省签订了“十四五”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开发性金融支持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而且将支持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直接作为备忘录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四五’以来,分行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放贷款344亿元。同时,还积极支持长三角跨省合作区建设。”国开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龚春刚说。

主要金融指标成绩亮丽的背后,是顶格推进金融资源的供给优化。

如今,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齐聚安徽,沪苏浙银行保险机构在皖增设分支机构19个。初步统计,全国性银行保险在皖机构争取总部集团成员以投资、基金等方式累计向安徽注入“真金白银”1.84万亿元;沪苏浙在皖银行机构新增贷款规模超1000亿元。

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合作园区和重点领域

在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核验每个产品,一根根崭新的雨刮器不久后将出现在上海某批大众小轿车的车窗上;在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去年底投产的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正开足马力生产,一台台智能空调将从这里发往长三角各地;在马鞍山青浦工业园内的中钢诺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内,刚生产好的高精度专用轧机即将发往上海……

从优势互补走向深度融合,安徽与沪苏浙不断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寻求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以滁州为例,其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融合区域、合作园区的发展?安徽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了解到我们急需资金周转,园区和银行就多次走进企业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给我们发放了500万元的信用贷款!”位于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的滁州力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力威科技快速融资的背后,是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据了解,中新苏滁高新区对标苏州工业园区,深化金融合作促发展,和苏州、滁州的6家银行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苏滁跨区域金融服务战略协议”,开发上线“园区e贷”金融产品,累计协助园区企业获批10.2亿元综合授信。“我们还指导兴业银行滁州分行为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向上级行申请了‘优质园区’评定,给予企业工业厂房贷款免阶段性担保等优惠条件,缓解企业未获得项目相关权证时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滁州银保监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发挥保险保障方面,目前,开展苏滁开发区业务的财产险公司数量已增长至10家。人保财险滁州市分公司和太平洋产险滁州中支为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办理了首台套保险,为核心部件、控制系统、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险保障2827.6万元。

施其武介绍,安徽正着力引导金融资源向长三角融合区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支持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支持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集中合作区、“3+N”省际毗邻区域、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体化布局建设。已向中新苏滁高新技术开发区、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贷款831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合作机制。

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持续加大对全省欠发达地区融资服务力度。‘十四五’以来,向皖北地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融资总量近578亿元。”龚春刚说。

出台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指导意见、毗邻地区金融服务“锻长补短”工作方案等,推动沪苏浙皖城市结对帮扶等各项政策落实落细。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地区贷款增速连续7年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初夏的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一江碧水荡漾着微波,这个曾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已经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涉及重大工程多,建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金融支持必不可少。

近年来,安徽持续向长江大保护、“两廊两屏一区”、清洁能源运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倾斜信贷资源。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508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40%。辖内农发行先后批准9个项目49亿元贷款支持马鞍山市43公里长江岸线整区域治理全覆盖,实现政策性金融服务长江大保护“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的科创企业贷款

合肥组件基地4月产出1.3GW,创协鑫组件制造单月单厂历史新高;芜湖电池基地4月20日提前封顶……作为一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在安徽好消息不断。

“我们的总部在苏州,合肥、芜湖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良好的政商环境、创新理念、金融支持和人才聚集,打造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优秀投资平台,营造了强大的招商‘磁场’,吸引了我们牵手安徽,扎根安徽。”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生育新告诉记者,目前,集团订单已持续到2024年一季度。

在生育新看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于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也离不开金融支持。

“去年初,集团战略布局合肥的项目签约,建设银行合肥钟楼支行主动联系集团了解融资需求。当年8月,建行成功对公司授信4.2亿元,其中敞口2.8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我们在建行用信余额2.09亿元,业务品种涵盖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履约保函、信保项下融资。”生育新表示,建行的优质金融服务还带动了安徽当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公司的金融支持,2022年末,公司累计取得金融机构敞口授信12.66亿元。“目前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在安徽区域的投资,在合肥组件现有15GW产能的基础上,新增投资4.5亿元,增加产能8GW,目前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生育新说。

强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要扬“创新活跃强劲”之长,加快创新要素高效集聚。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倾斜资源,实现全省科创金融大幅度提质拓面。近3年,科创企业贷款余额从1525亿元增加到4794亿元,连续跨越3个千亿台阶。全省科创贷款和战新产业贷款增量占比突破30%,年均增速高达62%。

科创企业大多可抵押资产少、资金需求急、额度大、融资成本敏感度高,安徽是如何做到3年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的?

施其武介绍,聚焦安徽科创和产业资源禀赋,安徽银保监局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38条举措,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倾斜资源。针对科创金融服务触达的关键堵点,在全省六个地市推进“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试点,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债+股”组合资金39.57亿元。同时,指导发布“初创期科创企业信用贷”产品,开发“初创打分卡”评级体系,为成立不足一年的科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填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融资空白。

金融要素供需对接也至关重要。安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常态化银保企供需对接,建立“一链一行多企”“一图一表一对接”等产业链和科创企业融资对接模式。此外,还打造专注科创金融服务的示范机构,推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设立总行级科创中心,人保财险设立省内首家科创保险中心。

5月11日,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区与中国民生银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金融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围绕科创金融服务、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拓展务实合作,助力合肥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会上,民生银行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

当前,全省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研发贷款等特色产品,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等创新联合体科研攻关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超80亿元;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因地制宜推出“创新贷”“青创贷”“科技专新贷”等20余款创新信贷产品,累计支持长三角区域科创企业800余户,融资金额超100亿元;徽商银行创新推出羚羊平台专属线上供应链产品“工业互联贷”,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探索金融要素跨省区流动“实践样本”

沪苏浙皖,是“好邻居”也是“好伙伴”。如今,彼此之间密切来往、深度合作,“长三角朋友圈”愈发高效而亲密。金融要素在长三角区域也日渐畅通流动。

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于2012年底落户宣城市广德市,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企业;安徽永茂泰铝业有限公司也在广德市,是一家从事铝合金锭及铝合金液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企业。这两家公司的母公司“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处上海市,与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在走访中得知,随着国内新能源企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这两家企业都急需大量的流动资金。”浦发银行合肥分行辖属宣城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综合的金融服务,该行与上海分行联系,联合对该企业的母、子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使用“长三贷”模式,解决跨属地管理障碍,由两地浦发银行进行联合贷款,为其在安徽的两家子公司提供了3.5亿元综合授信。

浦发银行合肥分行负责人介绍,浦发银行先后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长三角产品共享机制,推出《长三角一体化授信业务方案专项授权》,为长三角区域6家分行提供一体化专项授权,将之命名为“长三贷”,针对注册地在长三角区域内的企业,打破以往只能在注册地银行贷款的限制,推进区域行联合经营。“近两年,我行与长三角兄弟分行通过‘联合贷款’,先后支持来自苏州的滁州隆乐新能源公司、来自上海的亚士防水(滁州)公司、来自浙江嘉兴的安徽长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截至2022年末,通过联合营销、联合贷款模式投放贷款余额近40亿元。”该负责人说。

眼下,在安徽各地,经常能见到苏浙沪企业的身影,而这些企业成长壮大的背后,可能还有部分资金来自苏浙沪地区。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银行跨区域联合授信,在安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022年审批长三角地区跨省(市)联合授信22笔,作为主办行20笔,授信总额105.1亿元。”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安庆市设立子公司——安庆新普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建设“年产30万吨变压器铁心项目”,“得知企业融资需求之后,与无锡分行制定跨区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功审批贷款6亿元,安徽分行为牵头行,份额3亿元。”

为推动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区域更好畅通流动,去年,沪、苏、浙、皖、甬五地银保监局联手,印发《长三角地区跨省(市)联合授信指引》。目前,安徽省银行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协同授信金额超过1000亿元。

纵横当有凌云笔。“要以‘一体化’思维和‘一盘棋’举措,在深化金融同城化服务方面积极探索。”施其武认为,要发挥长三角跨区域协同授信、联合银团贷款协作机制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同时,积极探索一体化经营机制,探索推进金融结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保险理赔、融资抵押品异地互认等同城化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一家服务全域”格局,以金融服务同城化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畅通流动,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何 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