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记者 畅帅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受访人供图)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路上搭建平台和构建生态很重要,同时要创新传承,走市场化路径,让作品变成商品、精品,从而迈向国际舞台。
(资料图)
中国网财经:您一直都致力于帮助贵州苗绣走向产业化,然后也向全球展现多元中国美,您能谈一谈您的初衷,以及您多年来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吗?
夏华:我建议中提到建立可复制的苗绣产业数字经济模型。我们发现一个绣娘刺绣的能力其实很难成为一个产业,它是个体的能力,是世代相传的能力。
如何把个体能力转换成群体能力,再转换成产业能力,这是依文探索了近20年的模型。首先我们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数据化,让个体能够接单。就是说如果产业化的话,它必须得具备一定的规模能力。如果没有数据化平台,我们很难知道每一种技法、绣法背后到底有多大的产能。
所以这些年我们做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纹样的数据库,就是少数民族传统纹样的数据库,让这些纹样变成现代设计的线稿、色稿,然后可以大规模被应用。一方面是手艺人的数据库,就是包含很多深山村落里的手艺人的信息,他们分布的村落,他们到底都会绣什么?数据库都有统计。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我们将工时进行标准化,为订单分配绣娘,对产品做好品控。目前我们数据库里已有近2万多个绣娘,所以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一些规模化订单的制作,以及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第二步是产品化。如何将苗绣等传统手工技艺变成一件件漂亮的服装时装、包包、鞋子,这个过程其实绣娘只完成了一半,后面还要有产业做支撑。我们要做的是透过我们的设计和运营,让这些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求。
比方说一个特别漂亮的苗绣包,绣娘完成的是绣片这一部分,而其他比如配上什么样的五金件,做什么样的包型,然后研究消费者体验和喜好等都是要由企业来完成的。
第三块是市场化。我们搭建了深山集市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让任何一个手工艺的爱好者,或者深山里的绣娘都有机会在市场上展现作品。我们近5年开了上百场线上线下的集市,从国内到国外,从北上广深,到巴黎、米兰、伦敦,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了解苗绣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知晓这些技艺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任何一个时间段或任何生活方式里面去。
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搭建平台和构建生态。多年来,我们在大山里建了1200多个工坊,将工厂建在村子里,绣娘等手艺人的家门口,虽然这样会使得我们工作量非常分散,增加管理难度,但是这样的生态是可持续的。
因为几乎每一个绣娘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离不开养她们的这个土地。将工坊建在村子里,这样绣娘既可以照顾生活、照顾孩子,然后又可以用自己的手艺赚钱养家,所以构建生态也是我们这些年反复测试的、最难的一个模型。
但是一旦构建起生态,你就会发现它像雨后春笋一样,有更多的人逐渐加入进来,甚至很多绣娘已经到城里打工了,然后又回到村子里。这个生态不仅仅是帮助他们传承了手艺,还让这些绣娘脱贫致富了,更很重要的是,她也能同时照顾了孩子和老人,让整个当地的“生态”也变良性了。
中国网财经:《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于近日发布,实际上,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等的传承发展,但是当前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您认为这其中有哪些难点和痛点?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吗?
夏华: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达成共识并且创新传承”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依文的工作中,好多时候我们去的地方,人们有固定的模式和习惯,比如很多绣娘习惯花很长的时间绣一幅“满绣”,像是花三年的时间给女儿绣一件衣裳,或者经常绣很多鞋垫。
这个时候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说服他们,要把整块的绣作分拆开,用创新设计让它变成产品、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一门手艺从满足一个村子的消费需求变成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这种创新型的传承,或者叫活态的传承,这是比较难的、比较大的一个痛点。
有很多非遗大师拿出来一幅完整的作品很震撼,但是这不是商品化的路径,它不是一个产品,更不是一个商品。商品是基于消费者的喜爱,或者说基于市场的需求可以购买的,可以应用的,但是目前在很多非遗场景下往往是作品的形式。
所以从一幅作品到一种产品、到一种商品的路径需要创新的思维,既要去懂设计、懂市场,然后更要懂消费者。所以我经常说情怀的路上懂比爱更重要。我们都很爱这些东西,都觉得它很珍贵,但是我们如何去懂?我觉得我们要懂得这些绣娘,懂得他们每一个人辛苦的劳动,懂得这些绣种上千年传承的不容易,另一个我们要懂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是比较不容易的。
第二个非常难度大的是培训,让这些产品真正成为精品。我们发现全国各地其实很多绣娘是可以做一些产品出来的,但是它不是精品,真正要做成中国美学的精品,是需要严格培训的。
我们组织一场培训,常常面临的情况是大家从四面八方来,甚至有的绣娘因为没有交通工具,要走很远的山路。但是通过持续的定期的培训,她们的技艺才能形成精品,最终迈向国际化的市场。它既实用又很美,然后又很规范,或者说是精细化的。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觉得一定要用好龙头企业的力量,因为毕竟是市场化的过程,想要传承技艺并且发展就必须产生价值。
所以我就建议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探索商业模式,然后龙头企业拉动中小企业、拉动这些个体,一起去形成产业生态,这样才能够长久且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财经:经济复苏是今年的主旋律。您来自消费行业,对于消费行业的复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夏华:今年整个的经济复苏,重点落在了消费的复苏上,或者说促进消费上。我认为今年服务型消费复苏见效会比较快。
要长久的拉动消费,非常重要的就是拉动实物性消费。实物型消费或者是体验式消费,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鼓励创新。经过这几年疫情以后,现在消费者对于花钱也比较慎重了,所以你必须有真正有创新的、好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动力的产品。
同时,经济在疫情三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如果说一下子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成为库存,下一步就更举步维艰了,得让生产出来的产品真正卖出去,所以我觉得鼓励创新对释放实体经济活力非常重要。
当前我觉得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创新型的产品出现。产品创新了,有了新的功能和亮点,消费者就更有动力去买,依文除了传统服装之外,今年我们推出了时尚黑科技的产品。
第二个是鼓励创新型体验式的消费。比如我们今年会开启依文数字消费的体验店,让消费者数字选款、选原料、选花样,甚至体验现场参与制作、现场拿走服装。这些创新体验场景的打造,让消费者在消费实物产品的时候享受到消费过程的快感,那么我觉得就会聚集更多的流量,然后才能够真正地引发消费者花钱消费,以及更多地参与体验。
中国网财经:作为企业家,您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吗?
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是做实体产业的,中国人说衣食住行,服装产业在中国有十四亿的消费基数,而且随着文化自信,我们的消费者越来越喜欢中国品牌了,我们这几年能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依文旗下的品牌,还是深山集市我们创建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品牌,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消费者的喜爱,我们对于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爆品的创造,以及对整个市场的消费信心都比较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一些创新的产品一投放市场马上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热议,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有信心。
我们迎来一个消费的高峰期,也将迎来“倍增”。我们制定了“倍增计划”,希望今年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翻倍的增长。
实际上从我们开年的数据来看,对比已经实现了倍增,我们已经感受到消费的回暖,无论是to B还是 to C都有回暖。
从变化来看,依文数字板块是服务很多中小企业的,今年我们发现线上线下的小卖家明显在增加,他们的日销售在增加,然后他们的信心就比较足,所以我们现在新款推出来的速度非常快,他们响应的速度也非常快,良性循环开启了,消费者的热情也起来了。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