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情况高居不下,美联储也在最近一段时间从“鸽”转“鹰”,鲍威尔在近日的发言中强调“利率很有可能高于此前的预期,并且美联储可能会加快加息步伐”。
美股被加息预期打压,国内市场似乎也跟着有些找不到方向,港股恒生指数高点回落超10%,A股上证指数也在不断进行区间震荡。
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国际资金对美股的青睐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比之下,中国资产的确定性似乎要更高一些。
(相关资料图)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最近的外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一、桥水:中国资产提供多元化机遇
桥水创始人Ray Dalio一直以来十分看好中国的发展,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看好中国资产。
去年底,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中,桥水基金表示:“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目前强烈看好中国短期债券。不仅如此,桥水还是长债的支持者,同时对估值具有吸引力的股票适度乐观。”桥水在信中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Ray Dalio前段时间宣布退休,辞去公司三位联席首席投资官之一的职务。
年仅37岁的Karen Karniol-Tambour接替了他的职位,不仅是首席投资官中最年轻的,还是桥水自1975年创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CIO,Dalio评价她为“就像一个学习的吸尘器”。
来源:网络
3月8日,Karniol-Tambou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鲍威尔别无选择,他不能在任期内让通胀失控。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以对抗通胀,投资者应该在美国以外寻找投资机会。”
桥水看好中国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她指出,“相对于你能买到的几乎所有资产”,中国资产提供了显著的多元化机会,投资者应该非常认真地看待。”
不过Karniol-Tambour同样也提示了风险,投资者“必须考虑他们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其他因素方面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瑞银强烈看好中国经济复苏
3月7日,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和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无论是对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瑞银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来源:网络
瑞银最新发布的报告上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23年中国GDP将增长5.4%,高于此前估计的4.9%;同时将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期从4.8%上调至5.2%。
而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为5%。
汪涛表示,在听完工作报告的第二天,就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4%,也就意味着瑞银对于国内在2023年的复苏预期信心非常强劲。
“最主要的上调原因是我们看到一二月份经济重启、走出疫情的形势比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初的预期要更加顺利。”汪涛解释称,两个多月前大家还在担心疫情会不会有第二次的反复,也担心疫情会不会造成供给方面的扰动,现在看来都没有发生。
来源:网络
一些高频数据,比如18城市的地铁人流量、“百城拥堵指数”等都可以说明春节之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不仅优于去年而且恢复到2019年以上。
对于股票市场今年的表现,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也持乐观态度。根据此前调研结果和模型测算,瑞银预计2023年A股的盈利增长将回升至15%的水平。2022年9月份的调研显示,有更多企业家开始预计未来半年订单、利润率会复苏,他们在受访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017年以来十次调研最高的水平。
“站在目前的时间节点来看,我们认为这两个负面因素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好转。”孟磊表示,盈利增长加估值修复,再叠加政策层面的宽松,所以对今年的市场比较乐观。
来源:开源证券
进入2023年后,1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1400亿元,已超2022年全年,为2014年来最高月度资金流入规模。2月北向资金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净流入。
孟磊表示,海外投资者在去年底开始逐步回归中国,但仍然相对低配,预期全年北向资金将净流入3000亿元。
三、主要海外基金Q4大幅加仓港股
据中信证券对持有中国股票规模20大基金公司的前20大重仓股的统计分析,22Q4样本基金公司对中国股票前20大重仓持股规模合计约3234亿美元,环比22Q3显著回升9.3%,港股配置大幅抬升。
从股票持仓的市场分布来看,四季度海外主要共同基金公司在美股/港股/A股的重仓持股金额分别达到680.4亿/2210.3亿/340.9亿美元,环比分别变化+41.0亿/+267.6亿/-34.9亿美元。
对于这种现象,中信表示:2022年四季度(11月起)国内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稳增长政策(尤其地产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海外美联储货币紧缩边际放缓的预期差愈发明确、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多重拐点出现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
尤其前期跌幅较大的港股领涨全球市场,22Q4港股的重仓持股金额环比大幅提升2.7pcts至68.3%。
虽然A股四季度总体遭到减持,但随着2022年四季度末国内防疫政策转向,复苏预期下A股的吸引力有望增加,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外资的目光。
四、结语
除了最近的瑞银和桥水,多家机构此前都有类似观点。仅2月,就有多家大行公开表示对于中国市场的看好。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将中国股票评级由中性调高至适度超配。
高盛认为MSCI中国指数有可能在2023年底较当前水平上涨超20%。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主管表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最大机遇。”
大环境复苏叠加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增强,包含A股与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能否硬气一把,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立行情呢?
交银国际最新研报指出,在整体温和而缓慢的盈利修复背景下,政策端求稳,该行认为市场在短期很可能呈现宽幅震荡的走势。从重要性而言,结构的机会很可能会大于总量的机会。策略的构建上需要留有安全边际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向上弹性。
作者:D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