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防汛抢险演练上“尖板眼”亮相,武汉防汛备汛已进入实战化阶段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资料图片)

通讯员 郭育军

实习生 彭睿喆 甘逸夫

防汛一直是武汉天大的事。近日召开的武汉市水库防汛会议指出,要全面准确掌握今年的水情、雨情、汛情、旱情的特点,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做好旱涝急转的工作保障。记者从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已进入实战状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项挑战。

多款“尖板眼”装备亮相防汛演练

搭设一顶12平方米的帐篷只需一个人,打开包装、铺平、插筒、打气,不到5分钟,2米多高的充气帐篷便矗立起来……5月18日,武汉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举行防汛抢险设备演练,多个“尖板眼”装备亮相。

当前武汉已进入主汛期,为进一步提高防汛安全意识,增强抵御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18日上午,武汉市水务局联合武汉市水务堤防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堤建中心”)开展了本次演练活动。

堤建中心主任袁革辉告诉记者,本次演练首次组织了全市各个区近50名防汛负责人前来观摩和实操。

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全方位自动升降发电工作灯,既可以使用移动电源、也配备了柴油发电机,高度可以遥控升降,亮度大、寿命长、防风防雨,适合在复杂条件下的照明使用,再也无需接很远的接线板。半人高的组合式防洪挡板,平时可拆下集中存放,需要时两人配合即可快速拼装。既是车、又是船,防汛抢险水陆两栖车也在演练中亮相,在特殊环境中强大的通行能力有助于抢险人员和物资快速到达目的地。

“我们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开展防汛抢险设备演练,坚持精准研判科学调度,细化完善制度规范,落实防汛备汛措施,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强力保障。”袁革辉表示。

市区两级防汛物资全面清点维护

眼下武汉已正式入汛,防汛物资准备得怎样?极目新闻记者随后详细探访了武汉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仓库库房面积约2600平方米,储备有抢险物料、小型抢险机具、救生器材等3大类,共计34个品种110个型号,总价值1117万元。

仓库共设两层,在第一层,冲锋舟、皮划艇等大中型抢险救援装备停放得整整齐齐,来到二楼,救生衣、编织袋、彩条布等物料在铁架上码放得十分有规律。

相关负责人何杰告诉记者,仓库有专人常年24小时值班,通过常态化盘点、规范化采购、标准化管理,确保物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关键时期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工作人员表示,在今年入汛前,所有的物资都进行了清点和维护,照明灯具、应急灯、投光灯等物资需逐只进行充电及照射亮度测试,橡皮船也将逐艘进行24小时气密试验等。“每种物资的特点不同,汛前的养护方式也不同,救生衣必须要在晴天吸收阳光,而编织袋等物资则要避免阳光,进行防潮和倒垛处理。”

此外,在入汛前,堤建中心已对全市防汛备料物资进行了全面清查、核对及备案工作。全市现已储备堤防备料39.32万立方米、编织袋289.56万条、土工布37.13万平方米、救生衣2.7万件、冲锋舟33艘、橡皮艇22艘、照明灯具及发电机具0.33万台套、发电机组55台等各类防汛物资。防汛备料总量达到储备要求,基本满足防汛抢险需要。

又有14处重点易渍水点完成整治

面对梅雨期可能发生的强降雨,在防止城市内涝方面,水务部门也做好了准备。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已开展全区2023年易积水点“一点一策”编制,对区级道路和重点社区易渍水点的应对方案进行了周密部署。

据了解,2021年、2022年,武昌区先后实施了友谊大道长江隧道附近、紫阳东路东安路口等多个重点易渍水点整治,总体效果良好。今年,农讲所、中山路197号两处渍水点改造也已经基本完成。

记者从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了解到,截至今年汛前,全市已维护疏捞各类排水管网2500余公里;全力推进排涝泵站建设,新增抽排能力12.5立方米/秒;集中整治19处重点易积水点,现已完成14处;修订完善了东沙湖、汤逊湖、蔡甸东湖水系调度方案,以及城市主次干道易积水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

“针对超标降雨,我们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形成内涝风险图,并对风险区域内生命线工程、重要排水防涝和交通设施、弱势群体集中区域、地下空间等重点对象进行识别,明确应急保障措施,形成了超标降雨应急预案体系。”针对防范梅雨期首场强降雨时容易出现“不在状态”的问题,武汉市水务局要求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全力以赴,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组建2200人的市级快速抢险大队

据介绍,今年,武汉市应急局依托武汉市城投集团、城建集团、地铁集团、城发集团、汉阳市政集团,组建了2200人规模的市级快速抢险大队,下设5支防汛抢险中队、19支防汛抢险分队,比去年新增3支分队。同时,配备了挖掘机、推土机等各型装备480台套。

去年汛期,长江水位较低。9月汛后,武汉市水务局结合2022年江河退水快、低水位运行时间长、易发生崩岸坍塌情况,多次组织开展堤防工程、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及重要防洪设施“拉网式”巡查检查,精准排查堤身脱坡、跌窝、垮塌等防洪安全隐患。

针对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地质钻孔、深基坑、水井、涉河建设项目等开展全面排查,对检查发现隐患进行研判分析,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目前,“四张清单”已全部完成整改。

“今年我们首次将分散的各类防汛责任人整理汇编成一览表,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翻阅一览表看到,这本手册里涵盖了武汉市堤防防守、通道闸口等6个类别的防汛责任人,每人都有具体的联系方式。全市808公里三级以上河道堤防、211处通道闸口、476处穿堤建筑物、34处险工险段、中心城区181处排水泵站及闸门、新城区26处大中型排涝泵站、全市262座水库防汛“四大责任人”全部汇编为一本手册,确保了全市防汛抗旱各类设施的防汛责任全覆盖、无遗漏。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