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天天报资讯】亳州市谯城区:餐桌变课桌 食堂变学堂


【资料图】

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充分盘活基层公共资源,把老年助餐服务与老有所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老年助餐点的餐桌变为课桌、食堂变成学堂,让老人既吃得好,又学得好。

“各位大爷大妈,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春天咋养生?”日前,在谯城区花戏楼街道新华社区老年助餐点,社区干部徐园园走进餐厅,为大家上起了养生课。

谯城区充分盘活基层公共资源,让老人既吃得好,又学得好。刘景侠摄

在暖民心行动中,老年助餐解决了老人“吃”的问题,老有所学解决了老人“学”的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就近用餐、就学,新华社区率先行动,把老师请到老年助餐点,把课堂搬到食堂,让群众少跑路。

在老年助餐行动中,谯城区以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服务,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群众掏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五个一点”的运营模式,保障老年食堂(助餐点)自给自足、持续运营。去年,谯城区在275个村(社区)全覆盖建成老年食堂,服务老人14万人次,满意率99.6%。

在老有所学行动中,谯城区积极拓展老年课堂进社区、进乡村,除了给基层老年群体送上“文化大餐”外,还根据群众需求,为村民量身定制了各类优质服务。整合现有办公用房、中小学校舍等设施资源,在区、乡、村三级开设4所老年大学分校、24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和275间村(社区)老年课堂。授课内容也很丰富,戏曲、舞蹈、剪纸、种植、养殖……根据城市和乡村老人的不同需求,课程开设的也不同。去年,老有所学课堂受众达5.7万人,老人们通过暖民心行动欣赏了文化艺术、学会了农技,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老年助餐和老有所学原本是两个行动,地点不同,但是服务的人群都是老年人。我们把授课地点搬到助餐点,这对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来说就会省去一些麻烦。”新华社区党委书记蒋子奇说道,不久前社区在助餐点授课后,老人们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周一和周三的授课时间,都会有20多位老人前来听课。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群众就餐和听课,又可以把原本用于授课的场地节省下来开展其他活动,大大盘活了资源。

谯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全力推动10项暖民心行动在谯城落地落实、做优做精,该区不断在工作中根据群众需求大胆探索,从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注重整合资源,鼓励社区和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其目的就是真正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接下来,谯城区将持续发力,努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刘景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