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14日,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厦门市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厦门市推动托育服务多元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据悉,该市今年将新增25家普惠性托育园、超2000个普惠性托位,目前已建成7家,正在开展试运行,其余的将在8月底前完成建设。
今年3月,厦门市获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近年来,厦门市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从政策支持、保障落实、项目建设、宣传倡导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据了解,目前厦门市现有托育服务机构300多家(其中通过备案100家),提供托位1.57万个(其中普惠性托位4300多个),千人托位数2.96个,各项工作走在福建省最前列。
一是构筑坚强保障。成立专门事务机构,2021年厦门市区两级家庭发展事务中心成立,配备专职人员,主要承担婴幼儿照护服务事务性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普惠托育机构按每个托位1万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幼儿园开设托班按每个托位1000元给予一次性改造补助;对已备案通过且实行普惠的托育机构给予每人每月300-600元补助;对购买托育保险产品的机构给予报销30%保费,最高可达3000元;对用人单位自建自办的托育中心实行5-10万元建设补助,对自办、联办或购买服务的给予每年1.5-2.5万元运营补助。此外,重点突出规划前置,提出“在一万人管理单元内,应保证托育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总量不低于900平方米”“鼓励托育服务设施和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合设”“存量建筑功能改造为托育服务设施的,免于办理规划条件变更、工规证等审批”等措施。
二是服务提质增效。培育专业人才,厦门全市共有9所高、中职、大专本科院校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超1万人。连续多年将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培训1.5万余人次,将育婴师、保育员等纳入厦门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补贴标准比普通职业(工种)提高20%。指导科学育儿,建成优生优育指导基地8个、向日葵亲子小屋24个、“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6个,开辟“育儿讲堂”“婴幼儿健康成长线上课堂”专栏。强化综合监管,建立卫健部门牵头的“市级抽查、区级定期查、镇街常态查、村居包干查”的四级综合监管工作模式,确保“情况明,底子清,善服务,能管理”。
三是创新推动发展。搭建供需平台,线上线下举办多场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发展医育结合,市、区妇幼保健院均设立“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指导中心”,构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机构”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信息平台,建成婴幼儿照护基础管理系统,集机构信息、监控调阅、健康数据、评估分析、一键导航等功能于一体。试点社区托育,探索制定《厦门市社区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家庭托育点及小微型托育点备案和管理机制。2021年厦门市正式成立福建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协会,构建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为目标的优质平台,连续两年助推在厦门举办全国性托育高峰论坛,对搭建托育产业生态圈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是多元成效良好。积极拓展公共资源开设托育服务,厦门全市已有公共资源社区型托育服务点10多个。通过工会补助、免费供地、低价出租、合作共建等模式为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已建成20多个福利性托育服务点。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新建幼儿园和有空间的扩建幼儿园同步规划建设托班,已有130多家幼儿园开设托班。实行国有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托育服务鼓励政策,已有8家市、区属国企开设20多家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连锁化运营,创立优质托育品牌10个。推动社区型托育点建设,提供“小而优小而美”托育社区服务,打造15分钟托育圈。
下一步,厦门市将重点围绕完善标准规范、构建普惠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提升照护能力、强化综合监管等方面,大力发展普惠优先的多元化托育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满足群众多样性的托育需求。(林林 艳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