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和“泰利”有过正面接触,深刻感受到“杜苏芮”的影响,听闻“卡努”要来紧张得不行的小编,在台风来临之前试图加入气象爱好小组,恶补学相关的知识,比如台风命名究竟有何来头?台风强度为什么都不一样?“卡努”会比“杜苏芮”厉害吗?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问,不妨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台风究竟是如何命名的?“杜苏芮”,怎么还有名有姓的?给你看张图你就明白了在图中的右下角,我标注出了杜苏芮和卡努的位置。没错!台风是有产地的,且名字跟产地相关。在1997年11月25日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就已经规范了台风命名方式。比如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就会使用具有亚洲风格特色的名字。该表格中总共有140个名字,以产地为标准,循环使用。其中杜苏芮已经被使用了三次,除了正在刮的这个之外,2012年第6号台风和2017年第19号台风都采用了杜苏芮这个名字。而卡努则被使用过四次(我就说我见过你!),前三次分别为2005年第15号台风、2012年第7号热带风暴、2017年第20号强台风。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X号台风和名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我们在听到类似“杜苏芮”、“卡努”之外,总听到X号台风(比如香港影视作品中最出名的8号风球),台风不是已经有了命名吗?这是因为气象部门通常会根据台风生成的时间顺序为其分配一个编号:第1号台风代表该年度生成的第一个台风,第2号台风代表生成的第二个台风,以此类推。这种编号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识别和追踪不同的台风,以便进行预警和应对措施。同时,当台风能量减弱导致环流中心不明确后,中央气象台也将会停止该台风的编号。简单来说,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区别在于风力和强度,风力高于12级的才可以被称之为台风,才有被编号的“殊荣”,12级以下统称为热带风暴,不配编号。这次北方的降雨量为什么这么大?“杜苏芮”引发了北方的瓢泼大雨,核心原因在于台风移动方向的不同,受周围气压影响会决定哪些地方下雨,此外移动速度和消散情况也会决定降雨时间,当然这其中太行山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杜苏芮”已经逐渐消散,但是新的台风“卡努”又逼近了。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卡努”已连升两级,从台风升级为强台风后,又再度加强成为超强台风,最大风力已经达到16级,和“杜苏芮”最大风力持平。但从“卡努”最新的预报路径来看,“卡努”进入东海之后的移动路径有较大不确定性,未来登陆沿海内陆、日本、韩国都有可能。有哪些关注气象和台风的APP?为了方便,大家可以首选而使用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搜索“中央气象台台风网”和“实时台风路径”两个网站,关注近期台风进展。小结在截稿前,我在微博上刷到国内气象爱好者与天津交警和相关媒体连线时,也提到了智能天气预测这个话题。简而言之,如果利用现代AI技术提前分析预测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就能通过提前防范,来减少不必要损失。而现在,在拥有强大算力的背景下,气象大模型的预测效率将得到快速提升,有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以往一些企业想要获得天气预报数据,往往要等好几个小时,而现在几秒钟就能出来,大大增加了预报的时效性。”比如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在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路径的预报中就得到了应用。这一应用突破了近年来数值天气预报精度提升缓慢的瓶颈。并且华为在7月31日宣布,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正式上线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官网,在网站上,全球天气预报员气象爱好者和普通公众,都可以免费查看盘古对未来10天全球天气的预测。由于气象观测的准确度有限,加上大气系统中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的数值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全球中期天气预报的有效性每10年只能提高1天。然而通过大模型来预测台风,正在改变这种渐进的发展。大模型能以更低的计算成本,快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这意味着可以更及时地获得准确的天气预报。此外,在今年4月份,由上海人工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及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也准确预测了“杜苏芮”的路径。中国气象局也联合多个部门对今年首个登陆的台风“泰利”进行了路径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风乌”提前12小时预测的路径与“泰利”实际路径之间的差距仅为35公里。这项合作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大量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和模拟,更准确地预测台风的路径。总的来说,不管是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还是“风乌”,他们的出现,将大幅提升预防灾害的提前处理备险能力。最后,请收下我们的暴雨自救指南。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亚汇网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