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氢能标准体系出台助力氢产业推广;碳纤维价格略有调整


(相关资料图)

本周重点事件:1)华特气体23H1 盈利承压,期待需求回暖。8 月9 日,华特气体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23H1 公司实现营收7.4 亿元,同比-16.2%;归母净利0.75 亿元,同比-36.9%。23H1 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同比下降主要系2023 年稀有气体原料回归正常水平,产品销售价格和收入下降,叠加下游需求低迷影响所致。2)蜀道装备23H1收入实现高增。8 月8 日,蜀道装备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 亿元,同比+46.3%;归母净利703.2 万元,同比+237.3%;扣非净利-501.2 万元,同比减少692.0 万。一是由于公司加强对市场的拓展,执行存量订单及新签订单量同比增加;二是由于存量项目风险化解取得实效,公司成功收回款项并转回相应坏账准备;三是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提质增效。3)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助力氢产业推广。根据新华社,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新材料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工业气体、高纯石英砂、硅微粉。
1)工业气体:本周大宗气体涨跌互现,稀有气体延续弱势。根据卓创工业气体公众号,本周液氧价格550 元/吨,环比-2.8%,液氮价格549 元/吨,环比-0.7%,液氩价格1090元/吨,环比+0.1%;氙气价格5.7 万元/立方米,环比+3.8%,氪气价格675 元/立方米,环比-3.6%,氖气价格334 元/立方米,环比-4.3%。本周40L 瓶装高纯氦气均价为1246元/瓶,环比-3.1%,管束氦气长期协议客户拿货周均价为187 元/立方米,环比-1.5%。
运营+渠道+产品,气体业态百花齐放,详见我们发布的《工业气体行业深度:长坡厚雪优质赛道,国产替代大有可为》。a.现场制气本质为运营模式,“旱涝保收”赚稳定盈利,合同期15-20 年具备排他性,建议关注杭氧股份、侨源股份;b.零售业务本质为渠道生意,赚渠道运输(自建物流网络)+格局优化(区域整合)的钱,具备“占地为王”特性,目前国内处于跑马圈地阶段,推荐金宏气体,详见我们发布的《金宏气体深度:渠道为核、特气跃迁,纵横发展领军者》,建议关注和远气体、侨源股份;c.特气本质为产品生意,思路为“产品超市”,核心在于技术和研发优势+产品品类丰富+客户认证增加,建议关注中船特气、华特气体、硅烷科技、和远气体、昊华科技;d.气体赛道或为转型和产业延伸的“更优解”,建议关注从清洁能源延伸至气体赛道的九丰能源,以及从设备转型至气体环节的蜀道装备。
电子气体“必争之地”,需求结构性变化。电子气体主要分为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气体。
a.电子特气为赛道逻辑,受益IC、面板、光伏、LED 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需求端增速快,纯化工艺+下游认证壁垒高,产品附加值高。b.电子大宗气体(高纯氧氮氩等)兼具现场制气(运营)+特气(高附加值)的特点,国产替代空间广,建议关注广钢气体(待上市)。
2)石英材料,预计Q3 需求端边际向好,供给端几乎无新增产能,石英砂价格仍有提升空间。相较于硅料、碳酸锂,高纯石英砂在矿源(资源)+提纯(技术)均有较高壁垒,因此供给端约束更强。目前海外虽有扩产计划,但我们判断整体增量相对有限,国内或仅石英股份可供应中内层砂且主导新增产能,合成石英砂尚需时间,行业景气周期有望拉长。半导体、军工用石英材料需求高增+国产替代共振,资质认证壁垒高,龙头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推荐石英股份和菲利华,建议关注欧晶科技。
3)功能性填料:a.硅微粉,高阶GPU 加速HBM 放量,其关键封装材料颗粒塑封料(GMC)需添加TOP CUT20um 以下球硅和Low-α球铝来满足相应性能要求,充分受益HBM 催化。CCL+EMC/GMC 高端化增加球硅需求,性能/价格/服务优势下,看好国产龙头加速进入核心客户供应体系,高端品替代空间大。b.球形氧化铝,新能源车+芯片热管理需求促热界面材料需求扩张,球形氧化铝迎发展良机,预计25 年全球球铝需求60.5 亿。推荐联瑞新材,详见我们发布的《联瑞新材深度:硅微粉龙头引领国产替代,球形氧化铝打开成长空间》。
4)碳纤维:民用碳纤维中长期逻辑是用“价格”换“需求”。库存环比持平,市场价格下跌:本周周末碳纤维市场均价为10.9 万/吨(环比-1.0,同比-6.1),大丝束均价9.0万元/吨(环比-0.8,同比-4.3),小丝束均价12.8 万元/吨(环比-1.3,同比-8.0),周末碳纤维工厂库存9850 吨(环比持平,同比+8600),原料丙烯腈价格略有下滑。我们重点推荐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公司是碳纤维行业优质龙头,技术、规模和成本、产品、人才、股东优势明显,产能扩张+成本下降持续演绎;同时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拓展卓有成效且持续推进)和原丝龙头吉林碳谷(原丝壁垒高,且直接受益于风电用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光威复材(军品龙头,积极拓展民品);同时建议关注吉林化纤、中简科技、恒神股份和纤维设备厂商精工科技。
5)碳碳复材:目前价格下小厂面临亏损,光伏热场价格底部区间已企稳,上游碳纤维中期降价提升碳碳复材企业盈利能力的逻辑进一步强化。龙头具备强α,推荐金博股份(负极、氢能、碳陶刹车盘等业务逐步发力)和天宜上佳(热场盈利弹性高+石英坩埚高景气+轨交闸片景气修复)。
6)尼龙:凭借拉伸强度、耐温性、吸水率等综合优势,被评价为五大工程塑料之首,在汽车、纺织服装、3D 打印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国内尼龙产业由于长期受限于国外技术垄断,发展很不充分。近年随着相关领先企业国产化技术的突破,我们认为尼龙产业链将遵循“供给推动需求”的逻辑,千亿尼龙市场逐渐打开。作为未来市场应用极其广泛的材料,当前建议关注具有先发优势、技术相对成熟、产业链配套完整的相关公司:
中国化学、聚合顺、神马股份。
7)气凝胶:凭借密度最小、绝热系数最高等获得多项吉尼斯记录,被自然杂志评价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气凝胶作为绝佳的保温材料,迄今为止产业化发展不到三十年,且是少数国内外发展水平相近的新材料。近年随着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推动,相关市场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认为,基于气凝胶产业目前处在快速成长期,建议关注短期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化能力、长期有成本下降空间的相关公司:中国化学、泛亚微透、宏柏新材、晨光新材。
8)OLED:OLED 是继CRT 和LCD 技术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 显示基于自发光原理,在显示效果、响应速度、轻薄性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且通过更换基板材料能够实现柔性化显示,当前OLED 正从手机、智能穿戴等小尺寸领域向车载、平板、电视等中大尺寸领域渗透拓展。OLED 有机材料是OLED 显示核心原材料,包括OLED 中间体、OLED 升华前材料和OLED 终端材料。随着全球面板产能向国内转移、国内OLED 产能释放,OLED 材料和面板出货量将加速增长。建议关注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客户验证成熟的相关企业: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
9)催化剂:催化剂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目前全球85%以上化工产品生产都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全球至少有4.2 万种原料和化学中间体是通过催化剂直接和间接合成的,因此催化剂被称为工业的“心脏”。催化剂具有专利技术密集、市场进入壁垒高、品牌客户粘性高等特点,国外企业发展更早更成熟,部分催化剂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性。近年我国企业陆续实现国产化替代,建议关注基础化工、环保新能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卡脖子”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凯立新材、中触媒、建龙微纳、鼎际得。
10)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即通过细胞生产人类所需物质,具体步骤包括: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创造生物反应器,通过投喂相关原料,利用反应活化能更低、专一性更强、副产物更少的生物反应路径替代传统化学反应路径,生成目标产品。合成生物学一方面作为双碳战略实现的必要路径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在成本上相较传统化工也有较大潜力优势。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属于长坡厚雪赛道,目前处于产业化发展快速正常期,建议积极关注具有先进专利技术、产业转化水平高、布局产品格局优秀的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11)锂电膈膜:动力及储能电池放量,预计22-23 年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73.6/239.8 亿平;有效产能分别为168.2/235.5 亿平,同比+52.3%/+40.0%;预计23年全球供需紧平衡,价格有望平稳,中材科技成本进入下行通道,盈利改善空间大,详见我们发布的《中材科技深度:央企新材料平台,迎多业务景气+α共振拐点》。
12)“0—1”产业:产业东风至,新兴赛道望实现0—1 突破。a.碳陶刹车,百亿市场,23 年有望实现从0 到1。b.氢能:23 年绿氢电解槽项目密集落地,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和补贴东风已至,销量爆发力十足。23 年有望成绿氢产业爆发元年。c.车载储氢瓶,我国储氢瓶市场处于发展早期,规模提升+技术突破+原材料降价,车载储氢瓶降本路径清晰。预计25 年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可达48 亿,碳纤维需求量7313 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需求低于预期;产能新增过多;技术变革;产业政策变化;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