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高考结束后,须防骗子登场。为提高广大考生和家长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近日北京朝阳区法院发布一批真实案例,曝光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其中包括“支付报名费免试入学”“谎称有私人关系可保送名牌大学”等。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后续的考生查分、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工作即将展开。这个时候,打着“高考高招”旗号的骗子可能出没,从往年情况看,多以“提前查分”“补录名额”“内部指标”“填报志愿指导”“伪造录取通知书”等名义实施诈骗,轻信这些套路的考生和家长就会上当。
比如,在北京朝阳区法院披露的案例中,有骗子以免试读大学为诱饵骗取了高考生苏某的报名费;有骗子谎称在浙大有私人关系有保送名额向林某索取钱款;有骗子承诺拿钱可买“内部招生指标”致使考生家长被骗……这些真实发生的高考诈骗案例无疑是对考生和家长一个有力的警示。
此外,其他地方的反诈中心、教育考试院、公安机关等,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涉高考类防骗信息,及时戳穿了骗子的诈骗套路,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虽然这类提示信息内容大同小异,乍一看上去似乎会觉得骗子的做法很老套,但考生和家长仍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除了警惕高考诈骗老套路,还要警惕新套路。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之所以电信网络诈骗屡打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骗子的诈骗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使得受害者能防老套路,却不会识别新套路。高考诈骗套路同样存在不断翻新升级的可能,但不管骗子玩的是老套路还是新花招,只要考生和家长把握住两点,就能避免被骗:一方面,不能轻易相信非官方的高考高招信息。如今高招工作日益规范,很难有漏洞可钻,各种内幕消息、特殊渠道都不可信,只有各地招生办、高校发布的官方信息才是可信的,对于私下了解的信息或者小道消息必须谨慎求证。
另一方面,不能轻信非官方的收费转账要求。骗子的目的是骗钱,不管之前编造的借口是什么,最终目的都是盯上考生家长的钱包。所以,考生家长对于涉及高考高招收费转账的要求,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既不要向陌生人转账,也不要轻易向某些熟人转账,以防骗子就是通过熟人下手。
除了增强考生和家长的“抵抗力”之外,有关方面还要合力构筑一个更周密的法网。比如,对各种网络平台出现的高考高招不实信息加强监控监督,严防高考诈骗以广告的方式诱人上钩。再如,对于从境外打给考生和家长的嫌疑号码、不明号码,该拦截的拦截,该追查的追查,堵住境外诈骗渠道。
同时,有关部门要鼓励考生及家长、高三毕业班老师、高校招生老师等人,积极举报遇到的高考高招诈骗行为。各地招生部门、公安机关一旦接到举报信息,要及时查处和通报案情,特别是新诈骗套路要让考生和家长及时知情。
不管骗子如何狡猾,只要形成各方共治的局面,高考诈骗就很难得逞。作为考生家长,只要不想走捷径走歪路,就不会轻易被骗。有关方面则要多措并举,防范高考诈骗,其中包括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防范“高考诈骗”,不让这类诈骗有可乘之机。(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