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图:港铁指示牌。下图:香港道路上“望左(LOOK LEFT)、望右(LOOK RIGHT)”的标示。\作者供图
一些初到香港的人,第一眼觉得香港房子又密又老,街道也是窄窄旧旧的,不免有点失望。但是,先不要急吼吼吐槽,不妨大街小巷慢慢走走,坐坐地铁、班船,款款观察体会,就会发现,香港真是“第二眼美女”,乍看不惊艳,再看意犹未尽,值得一看再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香港之美,体现在她的城市管理细节上。
从自然地理条件上,香港一个蕞尔小岛,建筑道路依山傍海,难以做到北方城市的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一条大路,走着走着分叉成两条,比如德辅道/金锺道一到湾仔,就分出两条,变成了轩尼诗道和庄士敦道,而这两条街道再天女散花为若干小巷子,在鹅颈桥下会合,又“九九归一”到铜锣湾。
若往西走,靠南依山的皇后大道、中部的德辅道、北部近海的告士打道/干诺道,又在西边的坚尼地城并结归一束,像女孩子的麻花辫,分成三股后在西环那边打成一个蝴蝶结。
路痴如我者,习惯了北京的端端正正,东西南北清楚分明的纵横交织,常常在香港榕树般枝枝叉叉的道路丛林中,茫然四顾,找不到北。
但有一个秘诀:你只要知凭着地铁路牌指引,总不会错。而港铁,仿佛就是一个立体的导航图,极其贴心细致,你想去的都给你想到了──
路面,地铁指示牌到处可见,大小路口,一块蓝色的牌子上,一个红底白色的“木”字形符号、一个方向箭头、一个小人儿──明明白白告诉你,往那边有地铁。进了地铁,往哪里去的标识也是简洁鲜明。服务设施上,直梯、上下扶梯、步行楼梯统统具备,老幼皆宜。若是换乘地铁,一般就是穿过月台,从左到右几十米的小事,非常easy。
地铁出口的标识也明明白白,既写路名,也标注主要建筑物名称,尤其是地标性建筑,并且中英文俱全。我在北京地铁出口常常遇到的“向左走?向右走?”“A出口还是D出口?”的灵魂之问,以及之后猜谜似的盲选,在香港不存在困扰。
香港地铁出口有N个,“条条出口通罗马”,与周围建筑无缝衔接,从地铁站通过地下走廊或天桥,直接进入附近大型商业建筑。同事家住将军澳,出了地铁穿过商业楼,一段绿化后就到家楼下。出行便捷、居商方便、动静分明。
有人称香港为“标识森林”,确实有点意思。不厌其烦的指示标识,在香港处处可见。既不搞大而无当,又清晰明瞭恰到好处。中环写字楼密集连片有如迷宫,通过四通八达的连廊连接。不与车流混行,也不怕风雨。白领们午间休息时,就在连廊散步。连廊里,布满不同方向建筑道路指引。比如去中环码头,大老远就有了标识,让你一路上跟着那个可爱的路牌箭头踏踏实实地走,不必顾虑到了跟前挤作一团。
所以我在香港不大用手机导航,多靠路牌指引。再复杂的地形也清楚标明地铁、某某大厦写字楼、洗手间,只要认字,极少问路。“路盲症”在香港治癒了。
交叉路口指引除了红绿灯,还有叮叮当当的锺声。绿灯时锺声急促,“叮叮叮叮”,仿佛在催“快快快快”,红灯时锺声是滴答滴答的慢拍,像在说“稍等稍等慢慢来”。
宽一点的要道路口,中间有一个之字形护栏,一时过不去时站在护栏里等,既不占路又安全。
要说香港道路上最具人气的标示,可能“望左(LOOK LEFT)、望右(LOOK RIGHT)”是不少人心目中的Top1。香港楼密路窄,不少道路就十几步宽,有的只需两个箭步,就能跨越一条街。但哪怕道路再窄,稍不留神还是容易发生意外。如果每个路口都设置红绿灯,难免会有点大材小用和浪费。
于是,聪明的城市管理者想到了这个周到和人性化的方式──在没有斑马线和红绿灯的路口,喷上醒目的大标语,提醒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看清楚来车方向是否有车,以避免事故发生。
再加上香港车辆是靠左行驶的,外来游客很容易会因为习惯的不同,看错来车的方向。这个设计相当友善。
好几位(内地的、澳门的)朋友说,咦?我们那里就怎么没想到呢!当年提出这个想法的人也料想不到,“望左望右”在日后会成为香港的一个标志吧。
城市是用来生活的。城市的成熟宜居,不在于多么繁华亮丽,重要的是便利性。再远的角落也交通畅达;再高档的社区也有买菜的街市超市;再寸土寸金的地段也留一处街心花园,绿荫喷泉。乘公交地铁都能保持优雅体面。能让人生活得不慌张仓促。这些,香港都做到了。
(附带说明:港铁LOGO被我看作的“木”字形,其实两个半圆代表港岛与九龙两岛,中间一竖表示地铁贯通;字型类似中国“寿”字古体,喻平安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