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轮播图 >

天天精选!广西北海打造茶亭路社区“一啖茶”特色调解机制,让矛盾双方“啖茶泯恩仇”

“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广西站采访团探访南宁贵港北海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片)

“基层善治”增进民生福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到不到位,关系着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4月17日到19日,广西法治日报记者随“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广西站采访团走进广西南宁市、贵港市、北海市开展调研采访活动,从智慧城市治理、城市空间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多维度实地感受广西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效能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宁:“一校双教”挽救“迷途少年”

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采访团走进教室、阅览室了解学校教学情况。

为做好不良未成年人的教育转化工作,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宁市委政法委于2019年牵头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办专门学校——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承担起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矫治重任。

“我们的生源主要是来自各个普通学校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校长刘田喜向记者介绍,“学生入学需由家长提申请,原学校、派出所出具意见,所属教育局同意,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入学。”

该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存在问题,构建专门课程体系,融入军事训练、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修补学生性格缺陷,明确法律底线,纠正学生思想偏差。

学校还实行“一校双教”:一手抓学生矫治、一手抓家长教育,形成了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南宁样板”。

“我们每两周就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同时邀请市妇联、团市委、教育局的专家来给家长们上课,向家长传授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技巧等等。”刘田喜说。

刘田喜表示,学生在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的档案封存,不做记录,不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学籍保留在原学校,学生结业后可转回原学校或升入其他学校就读。

对离校后的学生,学校实行“三回访”、“三必访”制度,联合社区、家长、基层单位等建立协作机制,落实专人持续跟进帮扶,切实解决学生离校后的学业、就业及其他问题。

据介绍,到今年3月,学校已办学8期,教育矫治学生320人,在前七期结业的280名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返回原学校或升入中职、高中就读,部分同学初中毕业后选择务工。

创办专门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至3月,南宁市西乡塘公安分局未成年人犯罪仅立案35起,同比下降83.25%;今年2月,南宁市良庆区未成年人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75%。全市“青少年两抢一盗”的治安案件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呈上升态势。

贵港:“微心愿”平台解决大问题

贵城街道荷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彭少敏介绍社区情况。

“希望社区对小区小车乱停乱放问题加强监督。”

“希望社区多到小区开展关爱老人、青少年的活动。”

……

记者走进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荷城社区时,只见一张张心愿便利贴贴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心愿树墙上。

荷城社区地处贵港市港北区城区中心,行政管辖面积3.3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9万户,约5.9万人,流动人口8000多人。“针对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我们通过搭建“微心愿”平台等方式,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荷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彭少敏介绍。

荷城社区采取上门走访、张贴公告、发放群众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利用微信平台等媒介,广泛征集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将收集到的各类“微心愿”梳理归纳成便民利民、治安维稳、环境保护等七大类,并制作成社区居民需求服务项目“菜单”和“微心愿”服务项目卡片,之后在社区心愿树及社区微信服务平台中进行公布,实行“线上交流,线下帮扶”。

今年3月,安居商贸城有群众反映,小区污水倒流,严重影响业主的经营和生活,共涉及68家业主。由于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业主希望社区能够出面,组织小区业主、商家进行协商。社区工作人员经走访了解情况后,召开协调会,选定清理公司,算好各户应承担的费用,并逐户上门收取,最终于4月18日完成整改。

针对老年人需要照顾陪伴的需求,社区与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贵港市小棉袄养老服务中心共同合作举办的“暖巢”公益行活动,为辖区43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定期开展慰问帮扶、生活照顾、心理慰藉等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搭建“微心愿”平台以来,荷城社区已帮助居民实现各类“微心愿”2385个,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236次,服务群众15000多人次;开展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保洁、治安稳定等突出问题31件,让广大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北海:“一啖茶”化解纠纷

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林燕介绍“一啖茶”调解机制。

“喝茶”在两广方言里称作“啖茶”。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结合当地“有事无事均喝茶、有事啖茶好解决”的习俗,打造茶亭路社区“一啖茶”特色调解机制,让矛盾双方“啖茶泯恩仇”。

“‘一啖茶’调解室处理过大大小小的矛盾,其中主要是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林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东街街道实施“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N名党员”的管理模式,将社区科学划分为54个网格,由54名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已聘任的289名网格员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平安管家”,又是网格内的“管事先锋”,还是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的“和事佬”。

“一啖茶”品牌调解室还积极开展“法蕴茶香”法律咨询服务。针对辖区香海花园小区业主代表反映小区物业公司撤出后产生的多种疑难问题,社区网格长联系挂点法律顾问、各相关挂点职能部门及时与业主们进行沟通,针对业主们遇到的问题,一一给出专业建议,最终帮助业主们解决了该小区积聚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近年来,东街街道通过“一啖茶”调解机制成功解决辖区居民大小纠纷、困扰、求助事件313件,调处成功率均达100%,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