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背街小巷提颜值 打造“幸福红梅里”

8月9日一早,63岁的退休老人陈启义一如往常来到家门口的红梅里小巷。因为加入到社区创卫工作队伍中,陈启义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到红梅里小巷打扫卫生,这条500米的小巷成为他每天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个地方他很喜欢。


【资料图】

昔日“脏乱差”如今变美了

来到盘龙区茨坝街道青松路社区红梅里小巷,空气清新,路面干净。蓝天绿树与青砖红墙间,乘凉的人三三两两,老年人买菜归来谈笑风生,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如果不是看到墙上的对比照片,很难想象这条小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一年前,红梅里小巷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杂草丛生,垃圾满地,雨天道路泥泞,浑水流淌至主干道两旁,环境“脏乱差”……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还给周边居住的老年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回想起以前的红梅里小巷,陈启义好像有说不完的“坏话”,如今的小巷在他眼里满是优点。

改造后,小巷里规划出“先锋榜样墙”“心语新愿墙”“艺术长廊墙”“科普墙”,墙边花香四溢,道路环境优美。

还有一件让陈启义开心的事,红梅里居民区内,一小区四川籍居民众多,青松路社区针对这一特点,运用“川剧变脸”“地勘记忆”“农科印象”等元素,打造了“红梅花香·艺术长青”文化墙。作为一位四川籍居民,这让陈启义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带来的温暖和关怀。

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变化的背后,是茨坝街道在财力、物力、人力、执行力上实实在在的投入。

据了解,红梅里居民区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80%,长期存在“三多三难”问题——安全隐患多,小区管理难;老旧设施多,环境改善难;居民矛盾多,自治服务难。

在此情况下,如何治理背街小巷、改善人居环境,成了街道、社区的“操心事”和辖区老年人的“期盼事”。

为解决难点、痛点,改造红梅里居民区人居环境,茨坝街道以青松路社区为试点,聚焦环境改观、意识改变、行为改善、邻里改良,聚力打造“人情味、花香味、生活味”浓厚的“幸福红梅里”,探索出“小组+社团”“德智+善行”的居民协商自治新模式。

“改造过程困难重重,小区居民意见不一、道路归属划分不明、资金短缺等问题,阻碍着改造提升项目的推进。”青松路社区负责人介绍,在茨坝街道党委的带领下,社区成立红梅里院坝党支部、红梅里居民自治小组,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召开院坝协商会等,最终让红梅里小巷焕然一新,将红梅里居民区打造成一个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人居环境提升的居民区。

为持续提升红梅里居民区人居环境,街道在居民区围墙外开辟了一块“我家社区·我家菜园”,组织社区党员、网格员参加义务劳动,引导热心居民、志愿者参与爱心种植,在环境变好的同时也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传递爱心。

500米小巷成为群众“幸福走廊”

红梅里小巷是居民赵阿姨出门的必经之路。每天上午,赵阿姨从植物园游玩回来,便准时到红梅里小巷锻炼身体;锻炼结束后,她会到社区的“我家社区·我家菜园”采摘食材,回家做午饭;下午,赵阿姨约上邻居到红梅里小巷乘凉、拉家常;晚饭后,赵阿姨带着孙子到红梅里小巷散步……

“改造后,我们出行安全且方便,街巷里到处都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舒畅多了。”赵阿姨说。

500米的小巷,一头是居民区,一头是昆明植物园,成为群众的“幸福走廊”。

创卫不停歇,攻坚再发力。“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下一步,茨坝街道将围绕群众生活精准发力,切实解决群众诉求,改善街道环境卫生。”茨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面子”美、“里子”靓成为茨坝街道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干净整洁的小巷、文明和谐的居民区,共同绘就居民生活的幸福画卷。 (昆明日报 记者刘会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