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经济观察:工业上扬9.7% 制造大市打破转型“天花板”

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制造大市”浙江绍兴同期增长了9.7%,超过全国平均5.9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长期倚重传统产业、素有“酒缸、酱缸、染缸”之称的绍兴,上半年如何跑出工业经济运行“上扬线”?

多年来,绍兴培育了纺织、化工、电机、轴承、黄酒、珍珠等特色产业,块状经济优势明显。不过改革开放以后,以传统产业为主体、县域经济为主导的绍兴工业发展模式在全国较早遇到了“成长的烦恼”,进入到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2003年,“八八战略”提出“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绍兴工业经济发展打破“天花板”指明了方向。

此后,绍兴推进工业领域“跨域整合”“全域治理”等举措,比如通过企业组团、兼并重组、征收退出等分类施策,让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柯桥区、上虞区。如今,五大印染组团均已投产、18个大型化工项目全部开工,印染化工新增产值近1000亿元,腾退用地1万余亩。

突破“天花板”,换来了发展“新空间”。当地积极打造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四大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有效扭转了原先传统产业格局,正实现着从“三缸”(酒缸、酱缸、染缸)到“三片”(芯片、药片、布片)的转型。目前,上述四大平台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

“腾笼换鸟”之时,绍兴也探索“数实融合”,迈向“凤凰涅槃”之路。

尤其是2023年,浙江全省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基础上锚定“新坐标”: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绍兴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印染“产业大脑”一影。陈炜供图

在“国际纺织之都”绍兴柯桥,印染“产业大脑”打通了百余家印染企业的纺织贸易数据,使企业走出各自的“信息孤岛”,实现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在“中国轴承之乡”绍兴新昌,接入千余家企业的轴承“产业大脑”实时分析产业景气指数、研判产业形势,为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提供精准服务……

记者了解到,凭借块状产业特色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绍兴整合细分行业数据资源,集成开发智能模型和算法工具,通过“算力换人力”,赋能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

以电机“产业大脑”为例,作为浙江省首个上线的“产业大脑”,目前已辐射全国29个省市区、20个上下游产业,服务中小企业4000余家,整体提升电机行业企业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25%以上。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最大的变量。”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日前公开表示,绍兴将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4151”计划,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比如推进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学样仿样”,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为制造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不只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助阵,助企服务也持续“加码”。

譬如绍兴每年安排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全年常态即时兑现”“先预兑后结算”等模式,并在浙江省率先实现涉企资金财政直兑,2022年兑现惠企资金40.3亿元,2023年上半年已兑现14.6亿元。(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