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在浙江这些城市,过马路看手机要罚款-焦点报道

正在用手机看这篇文章的你,不会正在过马路吧?

如果是,那么赶紧停止你的行为,否则可能违法了!

近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决定》,其中增加了“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不浏览手持电子设备”的规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宁波并不是第一个对“低头族”立法的城市。2017年,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市成为全球首个禁止过马路看手机的城市,初犯可被罚15至35美元。

而在浙江,最早的相关立法可以追溯到五年前。2018年,温州立法规定,禁止“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违反者处警告或10元罚款。

之后,2019年10月,嘉兴也针对“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行人违反规定最高可能被罚款50元。台州、杭州等地同样陆续出台相关法规。

全国多地也有类似规定。比如去年河南明确“低头玩手机”过马路,违者最高可罚200元。今年3月公开征求意见的《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中也规定,行人不得在斑马线上坐卧、停留、嬉闹或浏览手持电子设备,违反相关规定,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将被处以警告或50元罚款。

为什么管不住看手机的手?有人表示是工作需要,每天各种平台会收到大量信息,不及时回复会焦虑。有人认为身处人流量大的地方,车辆自然会让路给行人。还有部分人承认,确实对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

过马路看手机这件事说小则小,说大则大。为什么要上升到立法的程度?以下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碰撞。其中道路交通死亡者中约有一半是“弱势道路使用者”,即行人、骑车者和摩托车手。

而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行人边走路边看手机时,平均视野只有正常时的5%,闯红灯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四倍,横穿马路的时间也比一般人多出两秒。

有国内媒体做过一个关于“你有走路玩手机的习惯吗”的读者调查。参与投票的读者中,近四分之一走路时“几乎都在玩手机”,只有约三成“认真走路,不看手机”。

是不是忽然感觉手里的手机没那么香了?

大部分针对过马路玩手机的罚款并不多,金额普遍在50元以下,只能算是“意思意思”,起到警示教育意义。部分法规甚至没有明确的罚则,因为“行人过马路玩手机处罚执行难度较高”。

以温州为例,从2019年起开出第一张行人过马路看手机罚单至今,共处罚了7500起相关案例。当地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传科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交警并不是24小时在路口执勤,在管理的空档,市民如何自觉做到快速过斑马线,减少看手机带来的道路风险隐患,是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与之相对的是,如今已经刻入部分司机DNA的“开车不能玩手机”。根据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记分将由2分升为3分。宁波今年3月到5月启动驾驶机动车使用手机专项整治行动,2个半月内就查处近9万起。

因此,有网友质疑,这样的立法无法操作,难以执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不过,有关部门和专家强调,出台这些法规的目的并不在于“罚款”。对过马路看手机作出规定的多为各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促进型立法与管理型立法不同,不是单纯解决“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条文有大量的“倡导”“鼓励”“支持”等词语,本质上是唤醒群众的文明意识,并在长期的执行中形成习惯。

如果引发了严重事故,还是会被追责的。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一女子便因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闯红灯横穿马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并致摩托车乘客死亡,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女子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判处缓刑。

规范城市文明行为的方法有很多,不只是罚款一种选择。比如上海不少十字路口设立了发光人行道,人行道上发光地砖的颜色与行人信号灯颜色同步变化,能够更好提醒“低头族”不要闯红灯。杭州部分地区人行道会在过马路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引导行人加快通行速度。

还有一些国家选择作用于手机端。韩国政府投资开发了一款名为“手机僵尸”的APP,如果机主在走路时使用手机,该APP就会自动锁住屏幕,只有使用者完全停下时,手机才能解锁使用。

当然,归根到底,过马路的安全不能指望立法或者他人行为规范来,最关键的变量还是自己。如果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短视频或消息回复,而赔上手脚或性命,实在太不值得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