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而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9年,亡于公元23年,国祚14年,传1世1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朝的历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元9年1月15日,西汉“摄皇帝”王莽降太子刘婴为定安公,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王莽即新始祖。
西汉到新朝的权力过渡还是比较平稳的,毕竟王莽在西汉末年就一直身居高位,从大司马做到假皇帝,又从假皇帝做到摄皇帝,如今只不过是把“摄”字去了。正因为权力平稳过渡,天下才没有重新洗牌,新朝也就继承了汉末以来腐败的政治和土地兼并严重的困局,在这一基础上新朝的百姓依旧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王莽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王莽新政”。
王莽新政包括四个方面,即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地名改革。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具体措施就是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私人不得买卖。国家再将土地分配给百姓,有男丁八口的一家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这是王莽针对土地兼并问题而施行的政策。
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旧钱币、推行新钱币、规定货币面值和重量、设立铸币机构等。这是王莽为了削弱旧贵族势力进而巩固新朝经济基础而施行的政策。
商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五均就是在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座大型城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赊贷就是由官府向民间放贷,凡遇到丧葬、祭祀等事的贫民均可向官府申请无息贷款,除此之外若想经营工商业而缺资金的百姓也可向官府借贷,按每年百分之十的利率收取利息。五均设贷加上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等官府垄断的经营项目合称“六管”。这是王莽为了增加朝廷税收和控制市场价格而施行的政策。
官名地名改革就比较好理解了,那就是改易官名、地名。王莽为了与《周礼》官制相合,在中央设四辅、三公、四将、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又置六监。对地方官制、官名和郡县名称、行政区划分进行了多次变更。如交趾改为交州、凉州改为雍州、南阳郡改为前队郡、河内郡改为后队郡、颍川郡改为左队郡、弘农郡改为右队郡、河东郡改为兆队郡、荥阳郡改为祈队郡、武威郡改为张掖郡、旧的张掖郡则改为设屏郡、酒泉郡改为辅平郡、敦煌郡改为敦德郡、谷远县改为谷近县、于离县改为于合县、东昏县改为东明县、无锡县改为有锡县等等。据统计,106个郡王莽连改带增共变了91个郡名,1587个县有将近一半被改名。王莽改官名、地名主要是为了抹去前朝影响力,凸显新朝。
虽然王莽许多政策是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的,但是客观上却适得其反。土地改革严重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动摇了统治;币制改革使币制变得极为混乱,加重了对百姓的经济掠夺;商业改革收商业税加重了商贩的负担,商贩开始与地方政府勾结,大做假账,搞得商业市场一片乌烟瘴气;地名改革使得新朝地名混乱不堪,地方官吏和百姓根本记不住新名,每次颁布诏书和公文还需要在新名后备注旧名,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和百姓抵触。如此失败的改革不仅没有改变社会环境,反而还加剧了社会动荡,引得百姓人人思汉。
公元10年,王莽为了宣示新朝威德,对边境少数民族施行改王为侯的政策。王莽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将原先臣服于汉朝的各“王”都降为“侯”,遭到了西域一些贵族的反抗。同时为了弱化匈奴,王莽想立呼韩邪单于子孙十五人为单于,将匈奴分为十五个小国。此举引起匈奴的公开反对,双方进入了战争状态。
公元11年,匈奴打着为汉帝复仇的旗号向新朝边境发起掠夺和进攻,王莽不顾朝臣反对,征召三十万大军兵分六路进攻匈奴。这使得北方百姓因战乱而相聚为盗,动乱开始形成。
公元12年,王莽为了讨伐匈奴,强令高句丽、乌桓出兵,但两国都不愿意出兵,遂叛新投匈,并起了连锁反应,西域各国也陆续叛新投匈。
公元17年,琅琊郡海曲县人吕母因为儿子被县官冤杀,一气之下散尽家财,聚众数千起义,并自称为将军,破城杀官,史称“吕母起义”。同年新市的王匡、王风被饥民拥护,也拉旗起义,并占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继续发展队伍,对抗朝廷,史称“绿林军起义”。
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起义,王莽派军围剿,樊崇担心部下与王莽兵混淆不清,便令部下把眉毛涂红以相识别,从此号称赤眉。之后赤眉军大败王莽派去的镇压部队,短短数年便从数百部众发展到十余万人。
公元21年,王莽派太师牺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率两万大军讨伐绿林军,被绿林军击败。
公元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不得不撤出绿林山,并兵分两路去寻找新的根据地,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另一路由王匡、王凤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同年陈木、廖战聚兵起义,号称“平林兵”,至此新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就有了三支。不久后南阳郡的刘縯、刘秀兄弟也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起兵,他们联络当地豪强,拉起了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号称“舂陵军”。但舂陵军兵少将寡,武器很差,经小长安溃败后刘秀单马遁走,最终舂陵军与下江、新市两路绿林军联合,才打败了王莽的多次进攻,队伍也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公元23年2月,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定都宛城,复用汉朝旗号,刘秀也因此成为更始政权的大将。刘玄称帝后相当于汉朝死灰复燃,此举大大震动了朝廷,王莽急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四十二万大军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更始帝刘玄派出刘秀、王凤、王常领兵御敌。
昆阳之战是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此战偏将军刘秀一战成名,以两万部队击败四十二万新军,这场战争也被今人戏谑为“位面之子”大战“穿越之子”,因为昆阳之战中汉军有陨石相助,且陨石只砸新军不砸汉军,仿佛人为控制一般,可见刘秀气运加身、得天之助,就该成为日后的天子。新朝经历昆阳之败后一蹶不振,自此绿林军的发展势不可挡。
公元23年8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定国上公王匡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9月洛阳告破,绿林军兵锋直指长安。无力回天的王莽病急乱投医,率百官在南郊举办了“哭天大典”,祈求上天庇佑。但这“哭天大典”终是一场闹剧罢了,并不能阻挡绿林军攻伐的脚步。
公元23年10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终年69岁,在位14年。王莽之死也宣告立国14年的新朝灭亡。